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32章 昭武十年 (第3/4页)
精锐的商水军,可不是那么容易。 ??在受到阻碍之后,王戬派人请来楚将斗廉,希望斗廉出面策反伍忌麾下的楚国军队,即西郢君熊焘先前的部将。 ??斗廉接受了王戬的提及,遂在王戬与伍忌二度交锋时,于阵前喊话,试图挑唆伍忌麾下的楚兵临阵倒戈。 ??但出乎意料的是,西郢君熊焘的那些部下,根本没有搭理斗廉的意思。 ??皱着眉头思考了半响后,斗廉这才恍然大悟:他娘的,老子忘了那伍忌其实也是楚人出身! ??不错,这正是西郢君熊焘那些部将没有听从斗廉的教唆而临阵倒戈的原因,就因为魏将伍忌也是楚人出身,这使得伍忌在收编西郢君熊焘的部下时,非但没有出现阻碍,相反异常顺利。 ??此前各为其主没有办法,而现如今,就连西郢君熊焘都投降了魏国,后者的那些部将们,岂会不牢牢抱着伍忌这棵大树? ??这些人会因为斗廉的教唆而临阵倒戈?怎么可能! ??不同于秦人,近三十年来,楚人已被魏国打得畏惧不已,要说曾经中原诸国谁最了解魏国的实力,相信绝对不是与魏国发生了四场国战的韩国,反而是楚国。 ??别忘了,先有「五方伐魏」时的寿陵君景舍,后有「诸国伐魏」时的楚水君,在这两场战争中,楚国有最起码一百五十万的人死于这两场战争,论兵力损失,可能比韩国还要多得多。 ??更要紧的是,如今中原各国接二连三地被魏国覆亡,只剩下一个楚国,这使得楚人对魏国更为敬畏,又怎么可能听从斗廉的教唆,弃魏投秦呢? ??对于大部分敬畏魏国的楚人而言,他们甚至不知秦人。 ??“魏将伍忌,他乃我楚人出身,这多半是西郢君熊焘的部下不肯倒戈的原因。”楚将斗廉将心中的猜测告诉了王戬。 ??“那伍忌真是楚人?”王戬心中大为惊讶,其实在秦国与魏国交好的那段时期,他也听说过这方面的传闻,不过并没有在意,直到今日经斗廉确认。 ??看着王戬那古怪的表情,斗廉心中亦颇为尴尬。 ??毕竟他楚国确实有不少楚人在魏国为将,甚至于,其中不乏有能力的将领。 ??比如屈塍、晏墨、孙叔轲、翟璜、南门迟,等等等等。 ??毫不夸张地说,魏国的商水军与鄢陵军,其实就是两支由他们楚人组成的精锐军队。 ??“当真无法策反伍忌麾下那些贵国的兵将么?”王戬皱着眉头又问道。 ??斗廉颇有些尴尬地摇了摇头:“恐怕很难。” ??见斗廉回答地这般果断,王戬颇有些头疼,倘若单单只是伍忌麾下那两万商水军的话,他倒是还能凭借以黥面军为首的杂军,不计伤亡将其拖死,但目前的情况是,由于魏将伍忌乃是楚人出身,西郢君熊焘的部下皆转投了后者,这就意味着伍忌有足够的兵力来应对他王戬的人海攻势。 ??『难打了。』 ??王戬惆怅地想道。 ??后续的战事,果然被王戬料中,虽他麾下兵将竭尽全力进攻魏军,然而伍忌麾下的魏军亦不好惹,你做初一、他做十五,只要王戬采取主动进攻,那么次日,伍忌必然会率领魏军反攻秦军,在气势方面咄咄逼人,丝毫不落下风。 ??除了气势以外,魏军的战斗力亦不可小觑,王戬从来没有想过,伍忌单凭两万商水军、三万余西郢楚兵,就能跟他打得平分秋色。 ??要知道在巴国时,王戬麾下的秦军亦跟西郢君熊焘麾下的军队较量过,当时王戬可不觉得这支楚兵有什么难缠的。 ??果然还是主将的差距所致。 ??直到临近冬季,王戬还是无法攻入西郢郡,只好暂时收兵返回巴国,而伍忌,亦收兵返回西郢,双方暂时休战。 ??魏昭武九年十一初月,西路魏军主帅沈彧的战报送到了雒阳。 ??这并不是向魏王赵润禀报「平舆君熊琥战死」这则消息的战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