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异闻录_00095章浩浩荡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0095章浩浩荡荡 (第2/2页)

部分。
  洞下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仔细听的话还能听见流水声。通过声音判断,洞底离洞口的距离超过十丈了。
  “有盗洞的话,应该在这下面了。你们继续在附近找找看,我一个人下去看看。”南衙说完,不等我们回话,直接跳了下去。
  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能够看见下面的情况,反正我是看不到的。眼睛的特殊能力,在这里似乎失去了效果。
  我们三个也没办法,只好在周围搜索起来,不过也不敢走远。我大概判断了一下,得出的结论和南衙说的差不多。
  如果墩头山有墓穴,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大概在墓穴的南方。入口也应该在附近,因为修建墓穴,永远要讲究一点,出口始终都是在南方,要和风水上的坐北朝难对应。
  通常情况下,墓穴是只有一个入口的。有极少数的墓穴会修建出口,不过出口也要在南方。
  墩头山四周没有河流,仅仅靠涌泉湖的话,地下水位也不会很高。极有可能这座墓穴,半座墓室都在水下。
  想到这里,我用洛阳铲开始在脚下的土地上铲土。
  这把洛阳铲是南衙不知道从哪儿带过来的,铲把可以组装,变的很长。用完以后,还能卸下来,方便携带。
  不过最长只能三丈多,再长就会断掉。
  刚开始铲上来的土是红的,再往下开始有些发黄,又朝下挖了下,带上来的是黑色的泥土。
  这种黑色的泥土有一股腐叶的味道。
  追风抓了把黑色泥土闻了闻,摇摇头,说道:“墓穴可能还在更深的地方。”
  他们两个常年跟着南衙,一定学了不少东西。有些行家,一闻泥土,就知道这里有没有墓穴,甚至能说出来是哪个朝代的墓。
  我就不行,我只停留在理论知识上。
  又往下挖了一会儿,忽然感觉铲子一下子铲到什么软绵绵的东西,有种刺到动物身上的感觉。
  我连忙将洛阳铲提上来,见上面有红色的血迹,掺杂着黑色的泥土。
  凑到鼻子前闻了闻,依然什么味道也没有。
  我又挖了两铲子,这次没有出现软绵绵的感觉。估计应该是铲到了什么在地下居住的动物,比如蛇什么的。
  一直挖到洛阳铲的长度不够用了,追风还是说墓穴可能还在下面,看来这座古墓建造的特别深。
  我让追风和猎影帮忙将周围的树木挖开,发现这些树的根茎离地表不远。
  也就是说,墩头山千百年来,地势没有经过大的变化。
  不像有些地方,经过几百年上千年,地势会发生变化,原本低的地方,抬升个一丈高都是有可能的。
  这说明这座古墓从一开始建造的时候,就选择了离地底很深的地方。
  这也证实了这座古墓是凶墓。
  以前的人认为,人死以后,想要让灵魂上天界,就把墓穴建造到很高的地方。所以往往都会选择风水好,地势高的地方。
  而那些大恶之人,死后冤魂不散,就把他们葬在地底下,越深越好。
  说是接近十八层地狱,这样才能镇住冤魂。
  没挖到墓穴,我们也不再忙活,蹲在洞口等着南衙出来。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南衙上来了,浑身上下全是泥土,还湿漉漉的。
  “回去准备东西吧,就从这里进墓。”南衙说道。
  我们也没多犹豫,急匆匆离开墩头山,回到了牛家村。
  回到牛家村,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牛村长招待我们吃了饭,南衙就把大家叫到一起商议盗墓的事情。
  按照南衙说法,这次盗墓比较艰难,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
  首先,人手一把火铳和火药是必须的。火把、蜡烛、硝石、磷粉,火油,这些也必不可少。
  干粮和水也要带,这是座大墓,找到主墓室可能就要两三天,甚至更久。
  其他盗墓常备必备物品自是不用多说。
  原本打算让守卫和唐姑娘他们住在村子里的计划也改了。
  所有守卫全部进入墩头山,开辟出一条路来。在树林里面建造临时的土墙、木顶屋。
  考虑人手可能不足的问题,南衙已经派追风回金陵,再调集两千人过来。好在最近刚刚过了秋收,金陵官府粮食储备富足。
  不然我们这个小军队,连吃饭都是个问题。
  商议完大的事项,已经是子时了。大家各自回屋休息,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感觉迷迷糊糊的,睡不深。中间醒过来三四次,也没有听见牛村长说的山里面会传来鬼哭狼嚎。
  第二天,追风就带着人马过来了。还带来了粮食、器具和各种物资,工匠和石匠也带了一些。
  所有都准备好之后,一场浩浩荡荡的盗墓开始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