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1章 怪哉怪哉 (第2/2页)
,就催着他们离开了。 看着那架马车慢慢消失在雨幕中,李泌抹了一把眼睛,转身朝那座桥走去…… 与此同时,那些粮商们正带人查看那些已是属于自己的粮食。他们站在那些仓廪门前,看着自家的伙计们在仓廪里翻看那些粮食。 “掌柜的,此处仓廪里的粮食,霉变的大约占了三成,只少不多……” 三成,这粮商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只要不到五成,这买卖总有的赚吧? 做为一名粮商,不管是遇到什么行情,这买卖总是要做的。况且,此次大量收粮的钱,都是那个贺生借给他的。 这些钱没利息,到时只归还本钱即可。但有一条,不管这些粮商获利与否,贺生一律不管,到时一定会上门讨债。 这样一来,好像这些粮商都是很吃亏的样子。要知道,这城里流传的消息可是裴耀卿就要带着谷米进城了。 这时候粮商收进这些陈粮,显然是有些昏头了。 可要是有人这样想,那显然是不了解这些生意人。这些粮商都是老奸巨猾之辈,怎么会明知有风险,还要做这折本的买卖。 要知道让他们做这买卖的是贺生,借给他们钱的也是贺生,而贺生是官…… 天下还有什么样子的买***官家的买卖更赚钱的? 所以,粮商们几乎都没担心折本,只想着能赚多少钱。 只要这次大量收进来的粮食,霉变的少于五成,这买卖就能赚钱。已是看了十几座仓廪,里面霉变的粮食大多都在三成左右,要比自己想的还要好。 这粮商一边看着自家伙计将仓廪的大门慢慢关闭,一边在心里想着。 八十五文钱收进的粮食,若是不折本就要卖到一百一十文钱以上。再加上转运费用,每石还要多出五文钱左右。 还有损耗人工,每石也要余出几文钱的余数,还有杂费税钱,这样算下来,每石粮食卖一百五十文,自家还有赚头。 贺生说,粮价一百五十文,此为定数。 看来,这长安的粮价,暂且就是这个数目了。 想到这里,这粮商苦笑着摇摇头,心说这粮食疯狂了这么久,最终还是官家说了算。 一百五十文一石的粮价,在这长安,在这关中一地,真真的算是很有良心的价钱了。 因为就是在不缺粮的年景,那些新粮和从江淮一地贩来的好米,也有卖到一百文钱以上的时候。 可奇怪的是,今年虽是灾年,可与之前遇到灾年时不一样,这官家竟然管起粮价的事情来了。 这粮商在纳闷的同时,突然又想到这贺生虽然是官,可从头到尾并没有说一句是官家让他们做的这些事情的话啊! 而且,除了这贺生借给粮商们的大笔钱财,好像其它事情,比如这粮价的浮动,都像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并不像是有官家在里面操纵。 这可就怪了,这贺生到底要做哪样,竟然这般热衷于这粮食的事情。 为名乎,为利乎? 好像都不是。 怪哉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