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5章腾飞会有时 (第1/2页)
就算是捡漏,那也得看眼力劲,也得谈好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价钱。 银龙的很多生产设备,秦威是直接能用上的,特别是那条桥线,仿佛是为秦威量身打造的。当时银龙从国外花大价钱买来了车桥装配线,但是基本上没发挥什么作用,一方面产量太少,另一方面技术不到位自己组装的还不如直接购买的。 所以现在银龙打算甩包袱,最好的买主,在宋时忠看来依然是秦威。 接二连三,在秦威需要的时候,宋时忠来送温暖,简直让麦文舟感激涕零。 但是这条线价钱却非常贵,一条线上所有装备加起来,价钱超过麦文舟目前厂内所有设备价值的一半以上。 麦文舟只能欠账,但是这次宋时忠提出了一个让麦文舟无法拒绝又无法即时答应的提议,连带这条线,还有一些设备,再加上之前所有欠债打包,可以算做是银龙集团对秦威的入股投资,所求不多,全部股份的20%,双方以后资源共享,银龙集团会帮助开拓客户资源,而且银龙集团将会向秦威下车桥订单。 这个合作条件太突然,让麦文舟很是意外,他现在要扩大产能,扩大客户资源,确实需要更多的投入,但是进行股权合作,这根本不在他的计划之中。当时无法答复,他回去后反复研究,连续多次开会讨论,并经西汽同意后(西汽现在占秦威股份49%,需要均分股权出去),终于确定可以同意银龙集团入股合作的要求,但要求是不能干预秦威独立经营权,同时最多入股不超过15%。 这个条件,银龙集团很快批复同意了。 就这样,一分钱没花,秦威就引进了一批先进设备还有一条完整的车桥生产装配线。 这条线引进后对秦威的影响有多恐怖呢? 简单来说,直接将让秦威的产能短时间提升一倍有余。 当然不可以直接安装复制,实际上,秦威是进行重新的设计和优化,在原先银龙车桥线的基础上,搭建半自动化的桥装配线,结构还是翟红武提出的三环一线。 这是秦威腾飞的起步时光。 这一年开始,秦威的技术实现全面的转变,产能实现了急剧的扩张。在实际情况中,产能的扩张主要来自于“变”,而不是扩,主要的改变就是生产线和设备的布局改善,物流通道改善,现场管理改善。 一边生产,一边研究改进,他们实现了布局的改善,设计把以前“加工岛”的模式,打散重组为专业化流水线,比如以前的磨床,都是集中在一个“岛”中,所有磨削工序都集中到这里,排序加工的,改善之后,把磨床分散到专业生产线上,专门执行一个固定的操作,比如转向节轴头磨削,以前一批12件半成品送到磨床“岛”等待加工需要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分散到转向节加工线上之后,节拍缩短到4分钟一件,这就是通用加工转变为专业加工之后的效果,其实流水线就是这个原理,一台设备只干固定的工作,不需要操作人有很多的经验,只需要按固定程序运行就行,简单培训即可,而且配合专用的工装夹具,快速上下活,定位精度也有保障,加工速度和效率,还有合格率都大幅度提升,以前废品率在2%左右,改善之后降低为千分之二。 这一年,整个秦威的设备鸟枪换炮,设备全员大换装,逐步全面用数控设备代替手动设备,比如车床,以前用60普车,后来改为500数控车床,以前一个人开一台,现在一个人开四台,加工节拍还快,产品一致性提升了很多很多,增加设备多,但是人数降下来了。 而最重要的还是车桥线流水线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包括桥装流水线,桥一改造的减壳流水线,差壳流水线,桥二的轮毂流水线,等等。 秦威请来了国内知名设计专家,与翟红武等人一起,埋头钻研,优优设计。那条引进自银龙的车桥线结构围绕着三环一线设计开展,主环,差环,合环,轮边线,主环和差环是配对运行的,主环给主动锥齿轮压装轴承组,还要配齿侧间隙,差环装配差速器,安装被动伞齿,这里面关键的是,主动锥齿和被动伞齿是配对加工的,装配的时候不能随便换,一对一坚决不能换,因为牵扯到原始加工的齿侧间隙,主锥和被动齿配的调整垫厚度都是匹配的,所以在主环和差环的结束点必须是原始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