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桥_第91章可行与实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1章可行与实行 (第2/2页)

教授脸一阵青一阵白。
  上车后,赵滨元不服气地对朱凯道,“我就不信了,秦威能自己搞的出来?”
  朱凯摇了摇头,大有深意地对他说,“千万别小瞧秦威,告诉你一件事情,那个小姑娘颜苿,曾经带着秦威七个月干出来了新桥,当然这个你会说已经有现成参照,那好吧,再告诉你,秦威在五年前,差点倒闭了,人数只有一百多了,是那位麦总来了之后,五年就发展到一千五百人了,在他们手上,有什么奇迹不可能实现的。你好好想想吧。”
  赵滨元听后,惊呆了,半晌没有做声。
  送走他们,众人接着讨论一个关键问题,突破的方向是什么?
  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各持已有,这场争论一直持续了深夜,所有人都累得够呛,但都有一些自己看法,最后各方妥协,达成一个折衷的方案。
  那就是决定在11.5吨以上轴荷这个可能通过的新国标重型车桥线以上,选择一两个产品进行模块化设计试点。
  大家戏称这个型号应该是万金油型号,即可以客车用,也可以卡车用,虽然是单级桥,但是速比仍然可以从2.11到6.8这个相对较大的范围。后来,最终设计出的初始型号,便有7个速比可选。
  这虽然是一个保险方案,但只不过是在颜苿整体激进的基础上选择的折衷方案而已。本质上仍然是在之前车桥技术上的突飞猛进。
  这次论证过程中,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东西,包括结构设计、材料构成以及决算预算等等。
  虽然说大家发现困难比想像得要多得多,但是争着争着,就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不可以讨论啊,不是说完全无法做到,不是说差距就一定让人感到绝望。
  如果遇到困难就逃避,什么事都做不成,相反当你直面困难的时候,把困难摆在桌面上的时候,你反而觉得这不是一个困难,它顶多算一个坎。
  而且,大家还发现,有些关键性的坎,自己解决不了,那不代表别人不能解决,国内有很多高等院校,有很多兄弟厂家,他们技术走到哪一步了?他们可不可以合作解决?有些交给实验室,有些交给兄弟厂里去攻关,说不定就能解决掉。
  这也是西汽的思路,秦威研发弱势,一直没有取到真经,这次,大家算是脑洞大开思想解放了。
  连颜苿心中都松了一口气,她发现自己一个人想的再多,也没有集体的智慧更高。麦文舟站在他的高度,会从合作角度解决掉她可能无法独自攻关的问题,那会大大加快进程的。
  这么一想,似乎新桥研制也没有想象中的高不可攀了。
  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大家真正地统一地形成了认识,那就是——
  可行!
  这次论证的结果对秦威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此后的事实证明,这次论证中总结的方向、提到的问题以及处理的方式都在现实中遇到并且大部分解决了,虽然有些意外情况不在考虑之中。
  决定了之后,那便是实施。
  从思想上,全厂高度重视,把这件事当作事关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一切为新桥研发让路。
  从组织上,秦威对研发新桥实行了最高配置和最强配置,基本实施的是方向是“秦威桥研究处+西汽支援+院校合作+兄弟厂家合作”模式,秦威桥研室的队伍进行扩张,短期内必须要扩大一倍,至少有12人的骨干研究队伍。周之雅的压力山大,她得负责找人。
  从资金上,尽力向新桥倾斜,生产成本、员工福利甚至是日常开支都得压缩,在全力维护正常生产任务的前提下,不计代价地向研发砸钱,只要合理的申请和需要一律优先考虑;对于这个决议,黄志成提出了抗议,但无效。
  颜苿的权力前所未有的加强,她是项目总负责人,为了让她有权全面调动人员、财力和物力,翟红武因病辞职,颜苿现在被任命为新的总工,有权从生产部门调动骨干人员,有权要求车间优先生产她需要的零配件,有权购买各种必要的设备,有权与各大院校合作项目等等,虽然花钱的大项目仍然需要上会通过,但是她的独立自主权限接近极限了。
  虽然有些人还有些微词,但是全厂基本都横下了一条心,不达目的不罢休。
  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所有人都好像找到了一个方向。
  麦文舟有一句话印在了全厂人的心中,“我们不是要做中国最好的桥,而是要做世界最好的桥。”
  每个人,再懵懂,好像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