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33】铜镜 (第2/2页)
族。 早在唐朝,长安就已经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了,各色人种满街走,见怪不怪。 若说这铜镜上的浮雕有昆仑奴的话,那这铜镜很有可能是唐朝或唐以前的朝代的工艺品。 里面很有可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值得我们去研究。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是平教授的学生,那你把这个铜镜给你老师看过吗?” 钱老一边拿着放大镜看铜镜上的浮雕,一边问萧清远。 “未曾。”萧清远笑了笑,颇有几分无奈,“老师平常工作繁忙,一到研究所就一头扎进考古研究里,我怕耽误他老人家的工作。所以未曾拿给他看过。” “那你回去肯定要挨骂了。”钱老也跟着笑了,“若这真的是昆仑奴铜镜,你老师都还没见过,你就把它拍卖出去了,你老师肯定肉疼得要死。” “要知道,这里面可是蕴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很值得研究的。” 按照平国遥的性子,怕是恨不得立马申请一个课题来研究它。 “那我也只能和老师说一声抱歉了。” 萧清远苦笑,好像真的没有想到这一层。 “你是学考古的,你认为浮雕上的人是昆仑奴,有什么依据吗?” 这样一来,倒不像鉴宝,更像是三位师长,在考校学生的功课。 “铜镜采用高浮雕手法制成,尺寸大,工艺精湛,气度恢弘,雍容华贵。” “其纹饰静美,画面初看繁复杂乱,实则繁而有序,高低错落,最值得考究的就是它的内容。” “画面内容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马应为汗血宝马,狮应为西域朝贡的瑞兽,牵着狮子的人,我觉得应该就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昆仑奴。” 按照这种说法,这铜镜上,牵狮的人确实该是昆仑奴。 “镜上是传闻仁寿铭,仁寿铭文在隋唐两代都非常流行。” “而且,我们之前研究过,魏晋时期的铜镜和唐代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看见这块“传闻仁寿”铭的铜镜,我确定,隋代对铜镜做过很大的改革。” “要想研究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信息,这枚铜镜,确实很具研究价值。” “就是不知道谁对这个东西更感兴趣了。” 具有研究价值,也就具有收藏价值了。 “这块铜镜上的内容非常完整,起拍价不低于两百万。” “……三百五十万!” 最后,铜镜以“三百五十万”的高价被一个人拿下。 这个拿下铜镜的人,林小满五年前在嘉市那场私人拍卖会上见过。 “这孙教授也真是不要命了,他上次拍下一个陶罐回去,气得他家老婆子当场把陶罐给砸了,人也住院了。两口子从医院回来就闹着分居。七十几岁的人了,还分居!” “可不嘛,不过,这家儿女全都支持老母亲,直接把孙教授一个人撇下了。老房子被他抵押了出去,家里儿女还债都还不清,偷偷拿他一件藏品出去卖,还被老头子追着打了半条街。” “他怎么又有钱出价了?这次还能抵押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