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悠闲日常[系统]_124 (第1/2页)
萧老板说:“这是我的人从别国商人手里换来的种子, 说是叫葰荽, 一种吃的调味菜。” 花盆端过来后, 江凡没什么感觉,关修谨就忍不住皱了皱眉。 萧老板注意到了,笑道:“这菜味道确实怪, 喜欢的觉得好闻,不喜欢的便觉得奇臭无比。” 江凡看着关修谨笑了两声,“你不喜欢闻这个, 就站在门边去吧。” 关修谨道:“你闻得惯?” 江凡道:“我觉得还挺香的。”萧老板说的葰荽,不就是前世江凡常吃的香菜么。这个东西,确实分为两个极端,爱的爱死, 恨的恨死,江凡恰好就属于前者。 萧老板笑道:“看来我与江老板是同道中人, 这葰荽的味道, 我也觉得好闻。” 江凡道:“萧老板吃过么?” 萧老板道:“这倒不曾。” “可还有种子?” “有的,知道江老板就爱这些没见过的,特意给江老板留着的。” 江凡笑着谢过:“萧老板有心了。” 萧老板他店里有恒温树, 四季如春,种了好几盆香菜,发出来的香菜又嫩又好。萧老板送了江凡两盆,张书墨抱了一盆,冯一抱了一盆。 因关修谨闻不惯这味道,江凡不去折磨他的鼻子,两人走在前面,让张书墨和冯一落后些。 张书墨抱着也觉得这味道闻起来没什么,冯一跟他主子一个样,眉头不自觉地就皱起来了。 “有那么难闻吗?”张书墨好奇地,小声地问冯一。 冯一拧着眉头说:“你知道九香虫吗?” 张书墨摇头。 冯一说:“改天我抓一只给你瞧瞧,这味道比它还臭。”冯一顿了顿,“算了,估计抓给你,你闻着它也是香的。” 张书墨:“……” 今天是难得的阴天,气温较低,吹着有点大的风,人走在外面不会觉得热得受不了,趁着这个天气,江凡才出来了一趟。主要是去洪家村看了看那两座小山头,现在八月中旬,买下来一个多月了,也快要弄好了。江凡就是过去规划一下,看看哪块地种些什么花。 然后山脚下还要建蒸馏房,准备相关的蒸馏设备,招聘懂这行的有经验者。这些都是在同时进行的,江凡时不时过问一下进展。 江凡他们从小镇往村子里走的时候,恰好遇到了这次回来的苗三他们。 这次跟着苗三他们回来的,又多了不少人,租了好几辆马车才将人载完。这些人里有关修谨选出来的人,还有江凡从外界招的有出海经验的船夫、水手等。 他们签订契约后,会在丽山村待一段时间,江凡通过食材给他们把身体调理一番,这样以后出海时,身体也会强壮很多,不容易生病。 在造的三艘海船,已经进入了尾声,大抵十月就可以收船,苗三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十月一到,熟悉熟悉海船,就可以出海了。 苗三像以前一样,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上京的账簿交给江凡。 账簿上记录着各项货物的收入明细,护肤品、丝绸面料,各种水果、新茶,今年五月后,更增加了一项白糖的大额收入。 就如江凡想的那样,白糖一出现,就得到了喜爱甜食的客户们的青睐,即便它的营养价值并不如蔗糖高,但人们对它的偏爱还是胜过了蔗糖。 百珍阁里的东西是不批发的,除了偶尔会搞个“打折活动”外,其他时候你买多买少,都是那个价格。现在有很多商人,已经摸清了百珍阁的商船到京规律,往往货物还没下船,就准备好了银票、工具。有几次,货物一下船,不等摆上柜台,很多人便都抢着买,也幸好江凡请的全不是普通人,苗三他们个个身高体壮,那几次硬是用身板扛着抢购人潮,把货物上了柜台才开卖。 因白糖的颜色,一上柜台立即就成了抢手货,苗三头一次带去了几千斤的糖,但上京人民的消耗量加上各地商人的采购,却还远远不够看。 而白糖一出来,普通人惊叹的,只是白糖好看的颜色,聪明的,就把目光放在了蔗糖脱色技术上面。这些人起先能做的,也只是从娇颜阁和百珍阁的店员口中试探,后来有人特意循着地址找到丽山村,暗暗地接触那几个与江凡签了契约,主要负责脱色的技术工。 当初这些技术工和江凡签的契约里写得明明白白,脱色技术成功了,他们每人不止会有上千两的奖金,后续每卖一次方子,他们就拿一次提成。在这个技术被别人攻破前,他们这个收入是细水流长,